- 君子虽在他乡,不忘父母之国。 出自 《东周列国志·第四十三回》
- 寒燠均,霜露改。右高原,左大海。 出自 《三字经·全文》
- 所谓敬天者,不独严而有礼,当有其实。 出自 《明史·本纪·卷三》
- 君子立身,虽云百行,唯诚与孝最为其首。 出自 《隋书·帝纪·卷二》
- 性静情逸,心动神疲。 出自 《千字文·全文》
-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,临军约束则忘其亲,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。 出自 《史记·七十列传·司马穰苴列传》
- 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 出自 《山居秋暝》
- 心暗则照有不通,至察则多疑于物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政体》
- 乱花渐欲迷人眼,浅草才能没马蹄。 出自 《钱塘湖春行》
- 愿为西南风,长逝入君怀。 出自 《七哀诗》
- 后复为王猛所卖,无以自明,秦主独能明之,此恩何可忘也! 出自 《资治通鉴·晋纪·淝水之战》
- 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 出自 《滁州西涧》
- 无心者公,无我者明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处事类》
- 出寺即南向行,三里,过小纸房,又南过大纸房。 出自 《徐霞客游记·游大理日记》
- 醲肥辛甘非真味,真味只是淡 出自 《菜根谭·概论》
- 谢玄、谢琰、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。 出自 《资治通鉴·晋纪·淝水之战》
-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,羚羊挂角,无迹可求。 出自 《沧浪诗话·诗辩》
- 盛者衰之始,福者祸之基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悖凶类》
- 魏王欲攻邯郸,季梁闻之,中道而反,衣焦不申,头尘不去,往见王曰:今者臣来,见人于大行,方北面而持其驾,告臣曰:我欲之楚。 出自 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
- 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 出自 《横渠四句》
- 世所相信,在能行,不在能言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九九则》
- 不若保护其危以报德,徐俟其衅而图之! 出自 《资治通鉴·晋纪·淝水之战》
- 处事须留余地,责善切戒尽言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接物类》
- 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。 出自 《青玉案·凌波不过横塘路》
- 任大者思远,思远者忘近。 出自 《盐铁论·卷六》
- 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 出自 《将进酒》
- 怒是猛虎,欲是深渊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存养类》
- 妇人惟仙姿国色,无俟修容;稍去天工者,即不能免于人力矣。 出自 《闲情偶寄·声容部·修容第二》
- 莫之大祸,起于须臾之不忍,不可不谨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一六六则》
- 不是东风压了西风,就是西风压了东风。 出自 《红楼梦·第八十二回》
- 今魏文式阖门之士,却强秦之兵,全魏国之境,济三军之众,功莫大焉,赏莫先焉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曾子曰: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 出自 《大学·诚意》
- 秦兵大败,自相蹈藉而死者,蔽野塞川。 出自 《资治通鉴·晋纪·淝水之战》
- 吾闻之,明君知臣,明父知子。 出自 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
- 庭前生瑞草,好事不如无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上集》
- 高不成低不就 出自 《济公全传·第二百零七回》
- 弘俭约,薄赋敛,慎终始,可以永固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二·论纳谏》
- 孝莫辞劳,转眼便为人父母;善因望报,回头但看尔儿孙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齐家类》
- 问君能有几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。 出自 《虞美人·春花秋月何时了》
- 夫天布五行,以运万类,人禀五常,以有五藏,经络府俞,阴阳会通,玄冥幽微,变化难极,自非才高识妙,岂能探其理致哉。 出自 《伤寒论·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