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侈兴于有馀,俭生于不足。 出自 《资治通鉴·宋纪·宋纪六》
- 农,天下之本也。 出自 《资治通鉴·汉纪·汉纪八》
- 奢侈之败家,犹出常情;而悭吝之败家,必遭奇祸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五九则》
- 与肩挑贸易,毋占便宜;见贫苦亲邻,须加温恤。 出自 《朱子家训·全文》
- 不怕方中打死人,只知方中无好人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下集》
- 四时有不谢之花,八节有长青之草。 出自 《镜花缘·第一回》
- 一念开明,反身而诚 出自 《传习录·卷中·答陆原静书》
- 连雨不知春去,一晴方觉夏深。 出自 《喜晴》
- 寒来暑往,秋收冬藏。 出自 《千字文·全文》
- 信使可覆,器欲难量。 出自 《千字文·全文》
- 名无细而不闻,行无隐而不彰。 出自 《列女传·节义传·周主忠妾》
- 习见善则安于为善,习见恶则安于为恶。 出自 《新五代史·列传·杂传第三十九》
- 夙夜孜孜,惟欲清净,使天下无事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政体》
- 仁义之道,守之而不失;俭约之志,终始而不渝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十·论慎终》
- 直辞正谏,论道佐时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狎则言无不尽,疏则情不上通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五·论诚信》
- 能安天下者,惟在用得贤才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三·论择官》
- 凡营衣食,以不失时为本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八·论务农》
- 仁义积则物自归之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五·论仁义》
- 古之帝王为政,皆志尚清静,以百姓之心为心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政体》
- 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,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攻破乃降,战胜乃克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谗邪者必受其福,忠正者莫保其生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未闻身治而国乱者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可爱非君,可畏非民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政体》
- 夫在殷忧,必竭诚以待下;既得志,则纵情以傲物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兵威不息,劳止未康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三·论封建》
- 用得正人,为善者皆劝;误用恶人,不善者竞进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三·论择官》
- 心怀苟且,则节义不立。节义不立,则名教不兴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三·君臣鉴戒》
- 从善则有誉,改过则无咎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四·教戒太子诸王》
- 不信之言,无诚之令,为上则败德,为下则危身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五·论诚信》
- 鉴形之美恶,必就于止水;鉴国之安危,必取于亡国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八·论刑法》
- 有始有终,无为无欲,遇灾则极其忧勤,时安则不骄不逸故也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十·论慎终》
- 明镜鉴形,美恶必见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二·论求谏》
- 若安天下,必须先正其身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惟贤惟德,可以服人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八十五回》
- 不识其主而事之,是无智也!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三十一回》
- 外托君臣之义,内结骨肉之恩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四十五回》
- 几番不听忠臣谏,难免宫中受剑锋。 出自 《三国演义·第三回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