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 出自 《庄子·内篇·大宗师》
- 妇人惟仙姿国色,无俟修容;稍去天工者,即不能免于人力矣。 出自 《闲情偶寄·声容部·修容第二》
- 国狗之瘈,无不噬也。 出自 《左传·哀公·哀公十二年》
- 言不中法者,不听也;行不中法者,不高也;事不中法者,不为也。 出自 《商君书·君臣》
- 莫之大祸,起于须臾之不忍,不可不谨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一六六则》
- 不是东风压了西风,就是西风压了东风。 出自 《红楼梦·第八十二回》
- 今魏文式阖门之士,却强秦之兵,全魏国之境,济三军之众,功莫大焉,赏莫先焉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锲而舍之,朽木不折;锲而不舍,金石可镂。 出自 《荀子·劝学》
- 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 出自 《论语·学而篇》
- 曾子曰: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 出自 《大学·诚意》
- 世无常贵,事无常师 出自 《鬼谷子·鬼谷子·忤合》
- 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 出自 《论语·雍也篇》
- 秦兵大败,自相蹈藉而死者,蔽野塞川。 出自 《资治通鉴·晋纪·淝水之战》
- 吾闻之,明君知臣,明父知子。 出自 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
- 动莫若敬,居莫若俭,德莫若让,事莫若咨。 出自 《国语·周语·晋羊舌肸聘周论单靖公敬俭让咨》
- 行无穷之变,图不测之利 出自 《六韬·龙韬·阴书》
- 庭前生瑞草,好事不如无。 出自 《增广贤文·上集》
- 故厚者,礼之积也;大者,礼之广也;高者,礼之隆也;明者,礼之尽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高不成低不就 出自 《济公全传·第二百零七回》
- 天地无全功,圣人无全能,万物无全用。 出自 《列子·天瑞》
- 分名乎天下,恶人而贼人者,兼与? 出自 《墨子·兼爱下》
- 弘俭约,薄赋敛,慎终始,可以永固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二·论纳谏》
- 孝莫辞劳,转眼便为人父母;善因望报,回头但看尔儿孙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齐家类》
- 偏在于多私;不祥在于恶闻己过 出自 《尉缭子·十二陵》
- 礼起于何也?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夫天布五行,以运万类,人禀五常,以有五藏,经络府俞,阴阳会通,玄冥幽微,变化难极,自非才高识妙,岂能探其理致哉。 出自 《伤寒论·序》
- 是以圣人无为,故无败;无执,故无失。 出自 《老子四章》
-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,傲物则骨肉为行路。 出自 《贞观政要·卷一·论君道》
- 志有所存,顾不见泰山;思有所至,有身不暇徇也。 出自 《论衡·卷二十八·书解篇》
- 居轩冕之中,不可无山林的气味;处林泉之下,须要怀廊庙的经纶。 出自 《菜根谭·概论》
- 慕德者不战而服,犯德者畏兵而却。 出自 《论衡·非韩》
- 疑行无名,疑事无功。 出自 《史记·七十列传·商君列传》
- 端阳竞渡,吊屈原之溺水;重九登高,效桓景之避灾。 出自 《幼学琼林·卷一·岁时》
- 贫贱是苦境,能善处者自乐;富贵是乐境,不善处者更苦。 出自 《格言联璧·持躬类》
- 奸邪之辈,即平地亦起风波,岂知神鬼有灵,不肯听其颠倒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二二则》
- 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 出自 《幼学琼林·卷四·鸟兽》
- 故事亲有道矣,而爱为务;朝廷有容矣,而敬为上;处丧有礼矣,而哀为主;用兵有术矣,而义为本。 出自 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
- 凡流言、流说、流事、流谋、流誉、流愬,不官而衡至者,君子慎之 出自 《荀子·致士》
- 立业无论大小,总要此身做得来。 出自 《围炉夜话·第三九则》
- 立有间,不言而出。 出自 《列子·黄帝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