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内者,进说辞也。 出自 《鬼谷子·鬼谷子·内楗》
- 为善者,君与之赏;为非者,君与之罚。 出自 《鬼谷子·鬼谷子·符言》
- 欲说者务稳度,计事者务循顺。 出自 《鬼谷子·鬼谷子·内楗》
- 远而亲者,有阴德也。近而疏者,志不合也。 出自 《鬼谷子·鬼谷子·内楗》
- 函车之 兽,介而离山,则不免于网罟之患;吞舟之鱼,荡而失水,则蚁能苦 之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庚桑楚》
- 彼是莫得其偶,谓之道枢。枢始得其环中,以应无穷。 出自 《庄子·内篇·齐物论》
- 名止于实,义设于适,是之谓条达而福 持。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至乐》
- 天下尽殉也:彼其所殉仁义也,则俗谓之君子;其所殉货财也,则 俗谓之小人。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骈拇》
- 至礼有 不人,至义不物,至知不谋,至仁无亲,至信辟金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庚桑楚》
- 吾 又奏之以阴阳之和,烛之以日月之明。其声能短能长,能柔能刚,变 化齐一,不主故常。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天运》
- 君子不为苛察,不以身假物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天下》
- 久与贤人处则无过。 出自 《庄子·内篇·德充符》
- 毛嫱丽姬,人之所美也;鱼见之深入,鸟见之高飞,麋鹿见之决骤,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? 出自 《庄子·内篇·齐物论》
- 天地一指也,万物一马也。 出自 《庄子·内篇·齐物论》
- 夫子步亦步,夫子趋亦趋,夫子驰亦驰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田子方》
- 吞舟之鱼,荡而失水,则蚁能苦 之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庚桑楚》
- 荃者所以在鱼,得鱼而忘荃;蹄者所以在兔,得兔而忘蹄;言者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外物》
- 察乎盈虚,故得而不喜,失而不忧:知分之无常也。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秋水》
- 既雕既琢,复归于朴。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山木》
- 古之得道者,穷亦乐,通亦乐,所乐非穷通也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让王》
- 人能虚己以游世,其孰能害之!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山木》
-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。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天运》
- 金石有声,不考不鸣。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天地》
- 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,远则必忠之以言。 出自 《庄子·内篇·人间世》
- 物无非彼,物无非是。自彼则不见,自知则知之。 出自 《庄子·内篇·齐物论》
- 自细视大者不尽,自大视细者不明。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秋水》
- 丧己于物,失性于俗者,谓之倒置之民。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缮性》
- 鸟兽不厌高,鱼鳖不厌深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庚桑楚》
- 因是因非,因非因是。 出自 《庄子·内篇·齐物论》
- 孰恶孰美,成者为首,不成者为尾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盗跖》
- 不为轩冕肆志,不为穷约趋俗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缮性》
- 知者不言,言者不知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天道》
- 真者,精诚之至也。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渔父》
- 用管窥天,用锥指地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秋水》
- 不精不诚,不能动人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渔父》
-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,绠短者不可以汲深。 出自 《庄子·外篇·至乐》
- 行修于内者,无位而不怍。 出自 《庄子·杂篇·让王》
- 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。 出自 《孙膑兵法·月战》
- 顺天者昌,逆天者亡。毋逆天道,则不失所守。 出自 《黄帝四经·十大经·姓争》
- 君子不忧不惧。 出自 《论语·颜渊篇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