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故尊之尚玄酒也,俎之尚生鱼也,豆之先大羹也,一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歌谣、謸笑、哭泣、谛号,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声音者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其立文饰也,不至于窕冶;其立麤恶也,不至于瘠弃;其立声乐、恬愉也,不至于流淫、惰慢;其立哭泣、哀戚也,不至于隘慑伤生,是礼之中流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一朝而丧其严亲,而所以送葬之者,不哀不敬,则嫌于禽兽矣,君子耻之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当是时也,其义止,谁得行之?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人有是,士君子也;外是,民也;于是其中焉,方皇周挟,曲得其次序,是圣人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绳墨诚陈矣,则不可欺以曲直;衡诚县矣,则不可欺以轻重;规矩诚设矣,则不可欺以方圆;君子审于礼,则不可欺以诈伪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,无伪则性不能自美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,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? 出自 《荀子·修身(节选)》
- 天能生物,不能辨物也,地能载人,不能治人也;宇中万物生人之属,待圣人然后分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天地合而万物生,阴阳接而变化起,性伪合而天下治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黑发不知勤学早,白首方悔读书迟。 出自 《劝学》
- 三更灯火五更鸡,正是男儿读书时。 出自 《劝学》
- 礼者,谨于治生死者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诗曰:恺悌君子,民之父母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非顺孰修为之君子,莫之能知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礼者,人道之极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父能生之,不能养之;母能食之,不能教诲之;君者,已能食之矣,又善教诲之者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曰:祭者、志意思慕之情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!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孰知夫出费用之所以养财也!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王者天太祖,诸侯不敢坏,大夫士有常宗,所以别贵始;贵始得之本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礼之中焉能思索,谓之能虑;礼之中焉能勿易,谓之能固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所致隆也,所致亲也,将举措之,迁徙之,离宫室而归丘陵也,先王恐其不文也,是以繇其期,足之日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设掩面儇目,鬠而不冠笄矣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!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毋利举爵,主人有尊,如或觞之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事生不忠厚,不敬文,谓之野;送死不忠厚,不敬文,谓之瘠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诗曰:怀柔百神,及河乔岳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君子既得其养,又好其别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曰:至亲以期断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是百王之所同也,古今之所一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君之丧,所以取三年,何也?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墨,并行而杂,是礼之中流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不沐则濡栉三律而止,不浴则濡巾三式而止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得之则治,失之则乱,文之至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曰:性者、本始材朴也;伪者、文理隆盛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厚者,礼之积也;大者,礼之广也;高者,礼之隆也;明者,礼之尽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礼起于何也?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祭者、志意思慕之情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