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创巨者其日久,痛甚者其愈迟,三年之丧,称情而立文,所以为至痛极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曰:君者、治辨之主也,文理之原也,情貌之尽也,相率而致隆之,不亦可乎?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跬步而不休,跛鳖千里;累土而不辍,丘山崇成;厌其源,开其渎,江河可竭;一进一退,一左一右,六骥不致。 出自 《荀子·修身(节选)》
- 彼其所至者,甚大动也;案屈然已,则其于志意之情者惆然不嗛,其于礼节者阙然不具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此之谓矣。 出自 《荀子·修身(节选)》
- 具生器以适墓,象徙道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虽备家必踰日然后能殡,三日而成服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志意修则骄富贵,道义重则轻王公;内省而外物轻矣。 出自 《荀子·修身(节选)》
- 丧礼者,以生者饰死者也,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先王恶其乱也,故制礼义以分之,以养人之欲,给人之求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若夫断之继之,博之浅之,益之损之,类之尽之,盛之美之,使本末终始,莫不顺比,足以为万世则,则是礼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学者,固学为圣人也,非特学无方之民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趣舍无定谓之无常,保利弃义谓之至贼。 出自 《荀子·修身(节选)》
- 求而无度量分界,则不能不争;争则乱,乱则穷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三年之丧,何也?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曰:贵贱有等,长幼有差,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!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愅诡唈僾而不能无时至焉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礼者,谨于吉凶不相厌者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量食而食之,量要而带之,相高以毁瘠,是奸人之道,非礼义之文也,非孝子之情也,将以有为者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至备,情文俱尽;其次,情文代胜;其下复情以归大一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君子贱野而羞瘠,故天子棺椁七重,诸侯五重,大夫三重,士再重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诗曰:礼仪卒度,笑语卒获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略而不尽,貌而不功,趋舆而藏之,金革辔靷而不入,明不用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凡礼,始乎梲,成乎文,终乎悦校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象徙道,又明不用也,是皆所以重哀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大象其生以送其死,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,是礼义之法式也,儒者是矣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凡生天地之间者,有血气之属必有知,有知之属莫不爱其类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宾出,主人拜送,反易服,即位而哭,如或去之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故绳者,直之至;衡者,平之至;规矩者,方圆之至;礼者,人道之极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无君师,恶治?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性伪合,然后成圣人之名,一天下之功于是就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三年之丧,哭之不反也,清庙之歌,一唱而三叹也,县一钟,尚拊膈,朱弦而通越也,一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师旅有制,刑法有等,莫不称罪,是君子之所以为愅诡其所敦恶之文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
- 今夫大鸟兽则失亡其群匹,越月踰时,则必反铅;过故乡,则必徘徊焉,鸣号焉,踯躅焉,踟蹰焉,然后能去之也。 出自 《荀子·礼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