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君何所思,迢递艳阳时。
门静人归晚,墙高蝶过迟。
一双青琐燕,千万绿杨丝。
屏上吴山远,楼中朔管悲。
宝书无寄处,香毂有来期。
草色将林彩,相添入黛眉。

问君何所思,迢递艳阳时。
想要问你在思念什么?在这艳丽明媚春之时。

门静人归艳,墙高蝶过迟。
回来的艳门口寂静无声,蝴蝶采完花粉缓缓的飞过高墙。

一双青琐燕,千万绿杨丝。
窗外燕子双飞,千万条绿杨柳枝低垂。

屏上吴山远,楼中朔管悲。
屏风上的吴山辽阔幽远,楼中羌笛声声悲凄。

宝书无寄处,香毂有来期。
珍贵的书信不知道该寄往何处,香车有来的日期。

草色将林彩,相添入黛眉。
要把这草景与树林色彩,一同增添到眉际,排解心中忧愁。

参考资料

  • 1、王启兴.校编全唐诗 中:湖北人民出版社,2001.01:2885
  • 2、周蒙,冯宇.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9:辽宁人民出版社,1994.08:77
  • 3、董乡哲.“温庭筠”诗集译意:三秦出版社,2010.07:427

问君何所思,迢(tiáo)(dì)¹艳阳时。
¹迢递:天高气清的样子。

门静人归晚,墙高蝶过迟。

一双青琐燕¹,千万绿杨丝。
¹青琐燕:这里指落在窗前的紫燕。

¹上吴山²远,楼中朔管³悲。
¹屏:指屏风。²吴山:吴地的山,指屏风上画的南方山。³朔管:指羌笛,亦泛指北方地区流行的管乐器。

宝书¹无寄处,香毂(gǔ)²有来期。
¹宝书:珍贵的书信。²香毂:古人乘坐的车。

草色将¹林彩²,相³入黛眉
¹将:连词,与、和之意。²彩:一作“影”。³相:递相,先后。⁴添:一作“将”。⁵黛眉:特指女子之眉。

参考资料

  • 1、王启兴.校编全唐诗 中:湖北人民出版社,2001.01:2885
  • 2、周蒙,冯宇.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9:辽宁人民出版社,1994.08:77
  • 3、董乡哲.“温庭筠”诗集译意:三秦出版社,2010.07:427

问君何所思,迢递艳阳时。
门静人归晚,墙高蝶过迟。
一双青琐燕,千万绿杨丝。
屏上吴山远,楼中朔管悲。
宝书无寄处,香毂有来期。
草色将林彩,相添入黛眉。

  据“无寄处”并不知李程去处的情形判断,此诗约创作于宝历三年(827年)春李程罢相以后,是作者为抒发相思之情而创作的咏春诗。

  此诗共十二句,可分为两部分。前六句为第一部分,是对相思对象一方“所思”情形的设想,且点明了时间、地点;后六句为第二部分是自述,点明地点“吴山”的同时,自述羌笛悲凉,并说明了以赏春排解愁绪的原因。此诗笔墨挥洒,色彩趋于清淡,构建了清逸淡远的诗歌意境。

  此诗首两句,出句开门见山以“所思”设问。对句据之而答在“艳阳时”。蕴有薛涛《春望词》中“欲问相思处,花开花落时。”之意。

  三、四句以“人归晚”“蝶过迟”描述人与昆虫各自在春天里所持行为。人回来的晚是被春景所吸引,蝴蝶过慢是因为花粉沉重。从而间接体现了春天的特征。

  五、六句描写室外景,燕子双飞,千万条柳枝低垂,以此意象象征对心上人的思念。

  七、八句描写室内景,条幅上画着吴山,楼内羌笛悲凉。九、十句承上解答“朔管悲”的原因是,书信无寄处。最后两句显示,要把这春天的草景与树林的色彩,一并映入眼帘,即以赏春排解愁绪。

  综上,从描写对象上看,前六句是对相思对象一方“所思”情形的设想。其时间是在“艳阳时”,地点在“青琐”。后六句自述,点明地点“吴山”的同时,自述“朔管悲”。其原因是“宝书无寄处”,故乘香车将“林彩”“添入黛眉”。这种举动与其《春郊游眺寄孙处士》、《谒巫山庙》的精神排解法是相同的。

参考资料

  • 1、董乡哲·“温庭筠”诗集译意:三秦出版社,2010.07
  • 2、董乡哲.“温庭筠”诗集译意:三秦出版社,2010.07:427

chūn

wēntíngyún tángdài 

wènjūnsuǒ tiáoyànyángshí 
ménjìngrénguīwǎn qiánggāodiéguòchí 
shuāngqīngsuǒyàn qiānwàn绿yáng 
píngshàngshānyuǎn lóuzhōngshuòguǎnbēi 
bǎoshūchù xiāngyǒulái 
cǎojiānglíncǎi xiāngtiāndàiméi 
收藏
复制
朗读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想要问你在思念什么?在这艳丽明媚花之时。
回来的晚门口寂静无声,蝴蝶采完花粉缓缓的飞过高墙。
窗外燕子双飞,千万条绿杨柳枝低垂。
屏风上的吴山辽阔幽远,楼中羌笛声声悲凄。
珍贵的书信不知道该寄往风处,香车有来的日期。
要把这草景与树林色彩,一同增添到眉际,排解心中忧愁。

注释
迢递(tiáo dì):天高气清的样子。
青琐燕:这里指落在窗前的紫燕。
屏:指屏风。吴山:吴地的山,指屏风上画的南方山。
朔管:指羌笛,亦泛指北方地区流行的管乐器。
宝书:珍贵的书信。
香毂(gǔ):古人乘坐的车。
将:连词,与、和之意。彩:一作“影”。
相:递相,先后。添:一作“将”。黛眉:特指女子之眉。>

参考资料

  • 1、王启兴.校编全唐诗 中:湖北人民出版社,2001.01:2885
  • 2、周蒙,冯宇.全唐诗广选新注集评 9:辽宁人民出版社,1994.08:77
  • 3、董乡哲.“温庭筠”诗集译意:三秦出版社,2010.07:427
展开阅读全文

创作背景

  据“无寄处”并不知李程去处的情形判断,此诗约创作于宝历三年(827年)春李程罢相以后,是作者为抒发相思之情而创作的咏春诗。

参考资料

  • 1、董乡哲·“温庭筠”诗集译意:三秦出版社,2010.07
展开阅读全文

赏析

  此诗共十二句,可分为两部分。前六句为第一部分,是对相思对象一方“所思”情形的设想,且点明了时间、地点;后六句为第二部分是自述,点明地点“吴山”的同时,自述羌笛悲凉,并说明了以赏春排解愁绪的原因。此诗笔墨挥洒,色彩趋于清淡,构建了清逸淡远的诗歌意境。

  此诗首两句,出句开门见山以“所思”设问。对句据之而答在“艳阳时”。蕴有>薛涛《春望词》中“欲问相思处,花开花落时。”之意。

  三、四句以“人归晚”“蝶过迟”描述人与昆虫各自在春天里所持行为。人回来的晚是被春景所吸引,蝴蝶过慢是因为花粉沉重。从而间接体现了春天的特征。

  五、六句描写室外景,燕子双飞,千万条柳枝低垂,以此意象象征对心上人的思念。

  七、八句描写室内景,条幅上画着吴山,楼内羌笛悲凉。九、十句承上解答“朔管悲”的原因是,书信无寄处。最后两句显示,要把这春天的草景与树林的色彩,一并映入眼帘,即以赏春排解愁绪。

  综上,从描写对象上看,前六句是对相思对象一方“所思”情形的设想。其时间是在“艳阳时”,地点在“青琐”。后六句自述,点明地点“吴山”的同时,自述“朔管悲”。其原因是“宝书无寄处”,故乘香车将“林彩”“添入黛眉”。这种举动与其《春郊游眺寄孙处士》、《谒巫山庙》的精神排解法是相同的。>

参考资料

  • 1、董乡哲.“温庭筠”诗集译意:三秦出版社,2010.07:427
展开阅读全文

简析

  《春日》是一首五言古诗。此诗前六句为第一部分,是对相思对象一方“所思”情形的设想,且点明了时间、地点;后六句为第二部分,是诗人自述,点明地点“吴山”的同时,自述羌笛悲凉,并说明了以赏春排解愁绪的原因。全诗笔墨挥洒,色彩趋于清淡,构建出清逸淡远的诗歌意境,有着与闺中女子毫无二致的柔情。

展开阅读全文

温庭筠(约812或说801、824)年—约866或说870、882年)唐代诗人、词人。本名岐,字飞卿,太原祁(今山西祁县东南)人。富有天赋,文思敏捷,每入试,押官韵,八叉手而成八韵,所以也有“温八叉”之称。然恃才不羁,又好讥刺权贵,多犯忌讳,取憎于时,故屡举进士不第,常被贬抑,终生不得志。官终国子助教。精通音律。工诗,与李商隐齐名,时称“温李”。其诗辞藻华丽,秾艳精致,内容多写闺情。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,为“花间派”首要词人,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。在词史上,与韦庄齐名,并称“温韦”。存词七十余首。后人辑有《温飞卿集》及《金奁集》。 ► 63篇诗文► 1条名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