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式:

情诗·其二

仓央嘉措 · 清代
愿与君结百年好,不惜金屋又藏娇。
一似碧渊水晶宫,储得奇珍与异宝。
收藏 复制 朗读

情诗·其十三

仓央嘉措 · 清代
明眸皓齿艳无双,比拟圆月两相仿。
惆怅婵娟多寂寞,欢情只供一夜长。
收藏 复制 朗读

情诗·其二十五

仓央嘉措 · 清代
飞短流长断人肠,情怀恻恻每神伤。
惆怅玉人独归去,芳草萋萋满斜阳。
收藏 复制 朗读

情诗·其四

仓央嘉措 · 清代
欲题新词寄娇娘,风吹雨蚀半微茫。
我有相思千般意,百磨不灭铭肝肠。
收藏 复制 朗读

情诗·其三

仓央嘉措 · 清代
西风吹谢花成泥,蜂蝶每向香尘泣。
情犹未了缘已尽,笺前莫赋断肠诗。
收藏 复制 朗读

情诗·其一

仓央嘉措 · 清代
东山崔嵬不可登,绝顶高天明月生。
红颜又惹相思苦,此心独忆是卿卿。
收藏 复制 朗读

情诗其十七

仓央嘉措 · 清代
端居布达拉宫时,仓央嘉措称上师。
夜醉酒楼美女侧,衲本人间一浪子。
收藏 复制 朗读

情诗·其十一

仓央嘉措 · 清代
洞房一夜照花烛,卿卿嫁作他人妇。
相思如狂心如灰,为情憔悴向谁诉。
收藏 复制 朗读

芟竹

袁枚 · 清代
竹性不耐杂,志在干青云。
蒙茸依附者,都非贤子孙。
腰镰为芟除,万绿一齐立。
明月穿林来,清风有路入。
始知为政者,姑息本非好。
不见古干将,杀人为人宝。
收藏 复制 朗读

春日杂诗

袁枚 · 清代
清明连日雨潇潇,看送春痕上鹊巢。
明月有情还约我,夜来相见杏花梢。
收藏 复制 朗读

玉泉观鱼

袁枚 · 清代

玉泉何澄清,银河移在地。戢戢万鱼头,空行渺无际。

红鳞色陆离,白小影摇曳。窥客若有情,衔花俨相戏。

池间荇藻长,风定水烟细。可惜夕阳沈,钟声云外至。

春山生睡容,游客有归意。回首波纹平,淡月僧门闭。

收藏 复制 朗读

行役杂咏 其三

袁枚 · 清代

无心推篷看,不意与月近。欣然卧以观,星尽惟斗柄。

始之肌肤寒,久乃心肝映。白云如覆被,人面渐贴镜。

万里湛清华,九天涵绿净。狂痴不能还,吾亦见吾性。

收藏 复制 朗读

禹陵

袁枚 · 清代

天地平成始,皇王禅让终。一人生石纽,万古辟蚕丛。

玉斗胸垂象,金鼗耳启聪。寻书斋委宛,受牒作司空。

地险龙门凿,人功鸟道通。为鱼援赤子,干蛊慰黄熊。

学裸姑徇俗,乘樏又转蓬。庚辰禽水怪,竖亥步崆峒。

贰负甘双梏,将军号百虫。尝闻下车泣,忍过羽山东。

破石佳儿出,开山遁甲穷。勤能师睪子,威不赦防风。

息壤波全奠,扶桑日更红。过门心澹泊,造粉事朦胧。

铸鼎神奸列,遐方玉帛同。偶然巡越甸,遽尔堕轩弓。

身自跳天上,椑应葬穴中。葛绷烟露冷,阴眄水云空。

复土来苍鸟,南风送祝融。江山犹拱侍,庙貌更穹隆。

真冷怀文命,偏枯想圣躬。两厢环岳牧,九殿拜儿童。

窆石摩挲古,衡碑刻划工。微臣擎旨酒,不敢献玄宫。

收藏 复制 朗读

长沙吊贾谊赋

袁枚 · 清代

  岁在丙辰,予春秋二十有一,于役粤西,路出长沙,感贾生之吊屈平也,亦为文以吊贾生。其词曰:

  何苍苍者之不自珍其灵气兮,代纷纷而俊英。前者既不用而流亡兮,后者又不用而挺生。惟吾夫子之于君臣兮,泪如秋霖而不可止。前既哭其治安兮,后又哭其爱子。为人臣而竭其忠兮,为人师而殉之以死。君固黄农虞夏之故人兮,行宛曼于先主。不知汉家之自有制度兮,乃唛嗲然一则曰礼乐、二则日明堂。夫固要君以尧舜兮,岂知其谦让而犹末遑。彼绛灌之戴肮兮,召儒生而恒东向。见夫子而吠所怪兮,以弱冠而气凌其上。日丁我躬而未谐夫人世兮,未免负孤姿而抱绝状。当七国之妖氛将发兮,彼社稷臣无一语。徒申申其排余兮,余又见木索筚笞而怜汝。荪两爱而莫知所为兮,终不知千古之孰为龙而孰为鼠。彼俗懦之寡识兮,谓宜交欢夫要津。使诡遇而获售兮,吾又恐孟轲之笑人圣贤。每汶汶而蹇屯兮,历万祀而不知其故也。

  吾独悲夫吾子兮,为其知而不遇也。明珠耀于怀袖兮,忽中道而置之;淑女欢于衾席兮,媵代谮而弃之。夫既干将之出匣兮,胡不淬清水而试之。蒙召见于宣室兮,位鬼神于前席。荪拳拳而托长沙王兮,终不忍使先生之独受此卑湿。欲嘉逐乎山椒兮,感君王之恩重。图效忠于晚节兮,鹏鸟又知而来送。己之薄命固甘心兮,又累梁王而使之翻鞍。伤为傅之无状兮,自贤生之忠爱也。三十三而化去兮,恐终非哭泣之为害也。彼颜渊之乐道兮,亦时命之不长。贤者不忍其言之验兮,宜其身先七国而亡。误凤凰为钦码兮,览德辉而竟去。驷玉虬以上升兮,知九州之不可以久驻。逝者既萧曼以云征兮,名独留乎此处。

  乱曰:潇湘之春水浩浩兮,有美一人涉远道兮。忽见芳草生君之庙兮,咨嗟涕姨感年少兮。

收藏 复制 朗读

与蒋苕生书

袁枚 · 清代
  昔柯亭之竹,非呈响于蔡邕;鹿卢之剑,岂矜奇于秦女?乃过之者驻辔,佩之者超屛,何哉?美见者情生,气求者声应。人非矇瞍,覩夷光而运眸;地非聋俗,奏《咸韶》而倾耳。此《郑风》所以歌《缁衣》,《周易》所以称兰臭也。若乃惠施测交而无从,屈平独立而增叹。游鱼欲出而瑟希,雍门思悲而琴寡。无所感之,谁为应之?客岁税驾广陵,见足下壁上诗,烟墨犹湿,素尘将掩。仆手拂口吟,色然心骇。弦歌应节,流水可以移情;同堂异乡,《停云》因而增慨。字尾书苕生二字。嘻,江上丈人,泽边渔父,伊可怀也,彼何人哉?仆虽识高敏梦中之路,难抱张骞凿空之想。纵有宜生切肺之义,更深孺悲无介之虞。于是殚深心于搜牢,极冲襟于遐访。西朝执讯,虚位以待李巡;东海得书,傍道而求孙惠。爱而不见,于今三年。幸安亭公子,纡辔白下,道足下居洪都之地,为舍人之官。其才藻耀,其人玉立。然后知足下国之良也,民之秀也。钦迟者方望若岁,而驰誉者久癫若雷。虽然,九州大矣,人才众矣。仆蠖伏江表,足下凤鸣神都。仆知君,君宁知仆哉?岂意铜山之钟,地隔而霜应;晨风之鸟,树远而声交。邴原渡海,方觅孙崧;北海有心,早知刘备。于是远蒙矜宠,重寄篇什。开函香生,淩纸怪发。骊龙未遇,先投六寸之明珠;师旷方惊,更转九天之清角。识麟一趾,眸子自矜;藏凤半毛,门庭可贺。所冀足下北行之日,鸣驺临况,仆粪除敝庐,请吾子之须臾焉。昔者嵇康命驾,千里相思;玄度出都,一日九诣。心期既重,手握自殷。缅彼贤流,亶其然矣。足下与余,岂在古人之后乎!
收藏 复制 朗读

上尹制府乞病启

袁枚 · 清代

  枚历官有年,奉职无状;蒙明公恩勤并至,荐擢交加,虽停年之资格难回,而知己之深恩未报。人虽草木,必不谢芳华于雨露之秋;水近楼台,益当效涓滴于高深之世。不意本月三日,故里书来,慈亲卧病,枚违养之余,已深踧踖,得信之后,愈觉惊疑。

  伏念枚东浙之鄙人也,世守一经,家徒四壁。对此日琴堂之官烛,忆当年丙舍之书灯。授稚子之经,划残荻草;具先生之馔,撤尽环簪。余胆罢含,断机尚在;未尝不指随心痛,目与云飞!

  自蒙丹陛之恩,得奉板舆之乐。春晖寸草,养志八年。然而萱爱家乡,种河阳而不茂;笋生冬日,觉梓里之尤甘。客秋之莼菜香时,堂上之鱼軿返矣。枚欲再行迎养,则衰年有恙,难涉关河;倘远讯平安,则隅坐无人,谁调汤药?在亲闱喜少惧多之日,实人子难进易退之时。瞻望乡关,何心簪笏。

  夫人情于日暮颓唐之际,顾子孙侍侧而能益精神;儒生于方寸瞀乱之余,虽星夜办公而必多丛脞。在朝廷无枚数百辈,未必遽少人才。在老母抚枚三十年,原为承欢今日。情虽殷于报国,志已决于辞官。第养之一言,固须臾所难缓;而终之一字,非人子所忍言。且高堂之年齿未符,或恐事违成例。大府之遭逢难再,未免官爱江南。兹当五内焚如。忽尔三秋痁作。思归无路,得疾为名。

  伏愿明公,念枚乌鸟情深,允其养亲之素志;怜枚犬马力薄,准以乞病之文书。实缘依恋晨昏,退而求息;非敢膏肓泉石,借此鸣高。得蒙篆摄有人,当即星驰就道。或老人见子,顿减沉疴;则故吏怀恩,还思努力。此日得归膝下,皆仁人之曲体鲰生。他年重谒军门,如婴儿之再投慈母。

收藏 复制 朗读

狼军师

袁枚 · 清代

  有钱某者,赴市归晚,行山麓间。突出狼数十,环而欲噬。迫甚,见道旁有积薪高丈许,急攀跻执掘?,爬上避之。狼莫能登,内有数狼驰去。少焉,簇拥一兽来,俨舆卒之舁官人者,坐之当中。众狼侧耳于其口傍,若密语俯听状。少顷,各跃起,将薪自下抽取,枝条几散溃矣。钱大骇,呼救。

  良久,适有樵伙闻声,共喊而至,狼惊散去,而舁来之兽独存,钱乃与各樵者谛视之。类狼非狼,圆睛短颈,长喙怒牙,后足长而软,不能起立,声若猿啼。钱曰:“噫!吾与汝素无仇,乃为狼军师谋主,欲伤我耶!”兽叩头哀嘶,若悔恨状。乃共挟至前村酒肆中,烹而食之。

收藏 复制 朗读
袁枚 · 清代
挽诗最好是生存,读罢犹能饮一樽。
莫学当年痴宋玉,九天九地乱招魂。
收藏 复制 朗读

原士

袁枚 · 清代
  士少则天下治。何也?天下先有农工商,后有士。农登谷,工制器,商通有无。此三民者,皆养士者也。所谓士者,不能养三民,兼不能自养者也。然则士何事?曰:尚志。志之所存,及物甚缓,而其果志仁义与否,又不比谷也,器也,货之有无也,可考而知也。 然则何以重士?曰:此三民者,非公卿大夫不治。公卿大夫,非士莫为。惟其将为公卿大夫以治此三民也,则一人可以治千万人。而士不可少,正不可多。舜有五臣,武王有乱臣十人,岂多乎哉?虽然,其所以教之者,则甚多矣。 古者党有庠,家有塾,国有学。春夏学《诗》、《书》,秋冬学羽硁。又有“三物”、“六行”、“六艺”之名,又有“移郊”、“移遂”、“东棘”、“西寄”之法。天下人知士如此其难为也,为士者如此其不苟也。于是农者安农,工商者安工商,相与登谷、制器、通化,居以事其上,而侥幸与逸游者无有焉。士既少,故教之易成,禄之易厚,而用之亦易当也。 后世不然,凡古所以教士者,一切皆废,而所以取士者,又宽而易售。读“四子书”,习一经,皆曰士。其“四子书”与一经,又不必甚通也,稍涉焉,亦皆曰士。既曰士,皆可以为公卿大夫。十室之邑,儒衣冠者数千,在学者亦数百。天下人见士如此其易为也,为公卿大夫又如此其不难也,于是才仅任农工商者,为士矣。或且不堪农工商者,亦为士矣。既为士,则皆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而妄冀公卿大夫。冀而得,居之不疑;冀而不得,转生嫉妒,造谤诽,而怨上之不我知。上之人见其然也,又以为天下本无士,而视士愈轻,士乃益困。嗟乎!天下非无士也,似士非士者杂之,而有士如无士也。 然则士何自而少?曰:广索之而严取之。天之生才,不必一类。而其真者,皆不甚多。如五金然,皆适于用,合沙砾而浑之,金银犹多;汰沙砾而择之,铜铁且少。然则虑其遗贤奈何?曰:与其幸进,毋宁遗贤。贤者今岁遗之,明岁未必遗也。惟有幸而进者,既进之以为公卿大夫矣,公卿大夫皆任取士之责者也。以彼其才,取彼其类,夫然后幸幸相承,而贤乃愈遗。 然则《诗》歌“济济多士”,何欤?曰:惟其少也,故夸多而艳称之,以见周室人才之盛。如祝尧之“多福多寿多男子”,以福寿男子皆不易得故也。使尽人而可得,亦奚以祝为?予闵士之太多,而失先王所以治世之意,作《原士》。 〈周末士多,故秦散三千金而天下之士相与斗;汉末士多,故颂王莽功德者四十二万人;宋末士多,故淳熙、景德间三学之权与宰相抗,史嵩之、丁大全等皆畏之。及贾似道作相,加以餐钱,而上书者即称贾为周公、召公。士习之陋,一至于此,皆多之故也。不知汉盛时,每郡户口十万,裁举孝廉一人。吴公所荐,止贾生一人。文翁所遣张叔等亦不过十馀人。善养士者,不在多也。唐设八十一科,未免过杂。鄙意法温公十科取士,而参以舒元舆一议,其庶乎!自记。
收藏 复制 朗读

钱塘江怀古

袁枚 · 清代
江上钱王旧迹多,我来重唱百年歌。
劝王妙选三千弩,不射江潮射汴河。
收藏 复制 朗读